您的位置:首页 >> 教务教学 >> 教学动态


外语学院组织2011英本班学生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进行教学实践考察

发布时间:2012-12-24   信息来源:外语学院  浏览次数:2343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20121219外语学院11英本123班共计52名学生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学习。

此次教学参观学习工作,学生考察了秦始皇兵马俑一号、二号、三号坑和铜车马馆,了解了中国古代俑坑中陶俑、陶马的情况,也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特别是秦文化对中国文明的贡献,也深刻体会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深刻内涵。

这次参观学习是旅游英语文化课程中旅游建筑中古代陵墓建筑的一次教学见习活动,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感性认识更加明显,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有着一定的意义。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的兵马俑是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1974年西杨村农民打井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俑坑中陶俑、陶马按古代军队的编队排列。一号坑内是由6000多件陶俑、陶马及40余辆战车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二号坑为步兵曲型混合军阵,有陶俑900多件、战车89辆、驾车陶马356匹、鞍马100余匹;三号坑中有68件陶俑、4匹陶马和1辆战车,它是一、二号坑军团的统帅部。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和网民自主发布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