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基层闪耀——记西藏自治区左贡县旺达镇乌雅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卫
青春在基层闪耀
——记西藏自治区左贡县旺达镇乌雅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卫
高原的寒风和烈日让王卫这个原本白净的山东小伙儿变得黑黢黢的,像极了当地人。3年前,他从西藏民族大学辅导员的岗位上选派到昌都市左贡县旺达镇乌雅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从26岁到29岁,这位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小伙子在基层不断锤炼自己,并在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下,带领当地村民发家致富,让自己的青春在基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用真心换真情
5年前,工作不久的王卫代表学校前往西藏调研。在西藏,他不仅被当地美景吸引,更被人们的热情善良所打动,从而萌生了到西藏工作的想法。回校后,他3次提交选派申请,最后被选派到昌都市左贡县乌雅村担任第一书记。
2013年底,初到乌雅村的王卫被这里的贫困震惊了:村里最富的一户,每年现金收入仅有2000多元。他下定决心,要利用好3年的驻村时间,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局面。
王卫主动融入当地,一边学习藏语,一边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村里有集体劳动,他从没有落下过;村民家里不管大事小情,只要听到了,他肯定会上前帮把手、出把力;哪位群众生病了,他比病人的家属还要忙活。2014年,村民扎西顿珠身染重病,王卫动员全村群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救了扎西顿珠一命。每当谈及此事,扎西顿珠就感动得泣不成声。
“村里不管是谁,只要有困难,王卫书记都会帮忙。书记是一个很好的人,对我们很好,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扎西顿珠如是说。
渐渐地,王卫与乌雅村的群众越来越熟悉,很多村民开始邀请他到家里去住。面对众多邀请,王卫最后决定:带上被子和粮食到每家住上3天。全村55户人家,住一轮就是5个多月。王卫住上瘾了,住完一轮又要住第二轮。
春耕时节,王卫与群众一起耕地、种土豆;秋收时,他与群众一起割青稞、收青饲料;闲暇时,他到牧场探望牧民、帮着放牧;藏历新年凌晨4点,他穿上藏装,与全村群众一起登山迎新年……3年来,王卫用自己的真心和真诚换取了村民的真情。
“他刚来时,白白净净的,现在晒得比我还黑。我们村的大人、小孩,他都能叫上名字。谁家有几口人、几亩地、几头牛,他都能说得清楚。他藏语进步非常快,我们跟他说话,他基本都能听懂……”谈起村支部书记王卫,村民曲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带乡亲富起来
王卫深知,来乌雅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怎样才能让村民在最短时间富起来呢?
经过深入调研和思索,细心的王卫找到了乌雅村的发展优势:当地地处318国道沿线,靠近县城,可以发展旅馆、商店等旅游项目。而且,临近的玉曲河中堆积着大量沙石,也可以发展沙石厂、砖石厂等实体项目。
说干就干。王卫先是组织8名村“两委”干部到芒康盐井、塔鲁温泉等景点,参观学习当地发展的经验。之后,他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决定,将村里废弃的沙石厂收回,成立乌雅村沙石厂,实现了该村农牧民人均增收2500元。此后,王卫又带领村“两委”四处筹措资金40万元,建成了集旅馆、商店、饭店、茶馆为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商店。
经过走访调研,王卫还决定建设昌都市首个全自动打砖厂,并筹措资金购买了设备。
乌雅村的砖厂里,机器轰鸣。全自动打砖机全力运转,3辆叉车、2辆装载机、近30名工人一块忙碌。最多时,砖厂每天能实现收入6万余元。
“我们新砖厂才开工1年多,就实现利润100多万元。现在,村里的17户贫困户中已有12户实现脱贫。今年,我们力争实现收入翻一番,让另外5户贫困群众脱贫。”村委会主任尼玛欧珠自豪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今年,我们每家每户至少能分红2万元。”王卫自信地说。
砖厂不仅为乌雅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也让全县农牧民受益。左贡县人社局在乌雅建了一个农牧民技能实训基地,组织其他乡镇有条件的农牧民来参加培训。对于愿意留下来务工的群众,经考试合格后,就可以留在砖厂就业。
“以前,我经常到县城打小工,挣得不多还很辛苦。现在,在自己家门口挣钱,干什么都方便,挣得还多。”村民卓嘎泽西说。
王卫刚到乌雅村时,村集体仅有1200.6元现金。现在,乌雅村已有近600万元的固定资产,现金100多万元。王卫带领村民真正富了起来,并用发展赢得了大家认可。
“现在,全村群众干劲很足,积极性很高。一是能赚钱,二是王卫书记带动得好,他每天和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糌粑,比我们干得还多,却不拿一分钱。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村支部书记。”村民斯塔洛松说。
把精神传下去
再过几天,王卫就要离开乌雅村了,这几天他正忙着带新选派来接替他的冉承文。他向冉承文介绍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还把自己和群众相处、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一一传授给冉承文。他希望即使自己离开了,乌雅也能继续发展,成为西藏的“华西村”。
“来到西藏,我才知道梦有多深,实现梦想有多么不易。既然来了,面对的困难再多,我也会尽最大努力去克服。”王卫说。
在追梦的过程中,王卫在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下,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使大家成为亲密的战友,形成了一个团结的班子。建设全自动砖厂时,要购买现代化打砖设备,需要资金近60万元。王卫千方百计筹措,仍有近20万元的缺口,怎么办?在和村“两委”协商后,王卫采取了向全村集资的办法,终于解决了资金困难。
“我和村委会副主任前往北京购买设备,但携带的银行卡是以村主任名义办的,到北京取钱时傻眼了,每天最多只能取5万元,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当时,我们四处找人帮忙,最后时任我们学校副校长的扎西次仁帮我转了30万元。”谈起自己心爱的设备,王卫有讲不完的故事。
然而,设备买回来,打出来的砖一敲就碎。和厂家沟通后,王卫怀疑是模具有问题。但新的模具到底行不行,谁心里也没底,一时间,村民们炸开了锅。村“两委”出于对王卫的关爱,劝他把设备卖了,免得承担更大责任。
“我当时就向群众作了承诺:如果因为设备出了问题,这个造砖厂亏了,我就留下来不走,用我的工资偿还,1年不行2年,10年不行20年。之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10天没有出门。第11天,新的模具运到了,打出的砖非常漂亮。那一刻,全村人都沸腾了,那是我最高兴也是最难忘的一刻。”王卫说。
正是在这点滴的相处中,王卫让村“两委”看到了他的决心和毅力,也让村“两委”成员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尼玛欧珠跟王卫既是工作搭档,又是生活挚友。谈到王卫,尼玛欧珠频频点头,“王卫书记上任以来,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干工作有一股韧劲儿,从不向困难低头。我们都非常信任、支持、拥护他。在他的身上,我们学习到不少先进观念,增强了服务意识。以后我们班子仍然要像他在时一样努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
(记者 代玲)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专题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专题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专题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