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在滕星教授和刘德恩副院长的带领下,前往咸阳三原县和泾阳县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与调研,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历史与水利发展成就,培养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
清晨八点半,师生们从学校出发,首站来到三原县的于右任故居。这座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的古宅,占地三亩,包括西院、中院、祠堂和磨坊等建筑群,保留了民国时期名人居所的风貌。于右任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爱国志士,其生平事迹和卓越艺术成就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和发扬先生的爱国精神与文化自信。
随后,师生们探访了位于三原县鲁桥镇东里堡的李靖故居。这座历史悠久的园林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李氏园,历经千年沧桑,现存南园,占地48亩。李靖故居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的雕刻艺术让人叹为观止。近年来,随着“哪吒2”等热门文化作品的影响,故居融入了许多现代文化元素,进一步拉近了历史与当代青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午餐后,师生们前往泾阳县参观陕西水利博物馆。该馆建成于2012年,2024年被认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一座集水利文物收藏、水文化研究与宣传、水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分为古代水利、近现代水利、陕西水利、水利科普四大展区,运用沙盘模型、浮雕泥塑、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了陕西悠久的治水历史和水文化传承。同学们特别被“中国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的生平事迹所打动,深刻体会到他为水利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探寻文化遗产与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更激发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关注与责任意识。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学生们对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纷纷表示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努力成为具备家国情怀和专业素养的时代新人。
文:欧阳章润/图:任西艳/审核:刘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