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下午,教育学院“育才兴边”班精心策划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鲜活的三师课堂实践分享会,本次分享会邀请了教育技术专业陈华老师主持,“育才兴边”班的全体学生全程参与。
会议邀请六位同学分享她们在深圳研学及西安实习期间的实践收获,为在场同学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现状的宝贵机会。
一、深圳研学:前沿教育的实践探索
五位参与深圳研学的同学,满载着教育前沿地区的所见所闻,向大家娓娓道来。在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他们亲身感受到了三师课堂的创新实践:数学课堂上,师生携手智能工具“豆包”,共同探寻三角形内角和的三种精妙解法,生动展现了AI这位“超级学霸”的辅助魅力;校园里,班级评比大屏如同一面智慧的镜子,实时映照出各项教学数据,为教育管理提供着精准有力的支持;学生们召开的模拟人大会议,更是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同学们还分享了周洪宇教授在闭门会上的重要观点。周教授强调,三师课堂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实现教师、学生与AI之间的“动态平衡、有机融合与和谐交响”。这一深刻见解让在场同学对智能时代的教育模式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二、西安实习:AI技术的教学应用
22级学姐细致分享了她在西安航天四小的实习经历。她坦言,初次接触“大先生、小先生、AI先生”这一概念时感到困惑,但通过向带教老师请教,逐渐明晰了三师课堂中不同角色的定位与价值。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她参与了AI数字人的制作,从挑选卡通形象、设定声音特性,到构建知识库,每一环节都让她深切感受到科技与教育融合的魅力。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利用“打电话”功能与AI数字人实时交流时展现出的浓厚兴趣。
此外,她还尝试借助AI辅助学生创作诗歌,看到学生的作品经AI润色后更加出彩,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成就感的光芒,争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这种教学效果让她深受感动。
三、总结展望:携手共建学习共同体
陈华老师在总结时提出了具体建议:首先,希望同学们建立学习交流群,打造持续分享的学习共同体;其次,鼓励大家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开发2~3个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案例;最后,建议将案例制作与师范生技能大赛相结合,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的良性循环。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分享会让他们看到了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通过聆听同龄人的实践经验,她们对三师课堂有了更直观地认识,也对未来在边疆地区开展智能教育实践充满了信心。大家表示,将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为推动边疆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分享会不仅展现了"三师课堂"在教育一线的创新实践,更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扎桑/审核: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