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2011中心研究生培养取得显著成绩

发布时间:2024-06-18 信息来源: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浏览次数:847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我校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下称2011中心)于2016年始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设置西藏民族文化产业研究、西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两个硕士方向,分别挂靠财经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和新闻传播学院,自2019年秋季起只招收西藏民族文化产业研究方向硕士生。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招收8届、29名硕士研究生,已有6届、20名硕士生全部如期顺利毕业,就业率达到100%,有1人(17级文传方向李浩)顺利考上博士研究生。特别是今年毕业的2021级文产方向研究生表现亮眼,3名硕士生中有2人(曹丽导师为戴婧妮教授陈朴研究员;任玥导师为张传庆教授、徐伍达研究员)的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全校共9人、文产方向挂靠的财经学院共2人)。

2011中心研究生培取得优良成绩,得益于以下举措:一是高度重视,保障投入。中心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主动和挂靠的二级学院对接,参与导师遴选、研究生分方向等工作。每届新生入校划分完研究方向、选定导师后,都会召开新生见面暨入学教育会,研究生毕业一般也会召开毕业生座谈或表彰会。中心安排有专项经费,支持研究生进藏实习及就近在陕西西安、咸阳等市实习,鼓励研究生参与中心科研项目。二是发挥“学院+中心+对口支援高校”的联合培养模式优势。中心制定有联合培养方案,并有意识开发、投放了西藏文化产业方向课程;历届中心研究生都有到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短期学习及到西藏实习或调研的经历。三是采取校内校外双导师培养机制。除了二级学院和中心共同选定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担任校内主导师外,还先后聘请四川师范大学孙勇,中国藏研中心冯智,西藏自治区社科院陈朴、徐伍达等多名教授、研究员担任校外兼职导师。四是重视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科研实践方面,要求中心研究生自大二开始,在无课无校院活动时间要到中心下属科研平台坐班实习,协助中心管委会筹办学术会议和藏秦讲堂,参与日常科研管理,中心藏秦讲堂和校内学术会议要求全员全时到场听讲。社会实践方面,除每年支持导师带中心研究生进藏调研外(费用从中心专项经费中报销),2019年、2022年的暑期,中心管委会人员带领2018级、2021级和2020级文产方向两批次研究生赴西藏调研实践。每年都安排中心研究生就近到西安、咸阳的乡村、企业或园区开展短期调查实践活动。近年来,这种短期实践活动得到加强、1年增至3-4次。五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科研道德教育。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科研实践等机会,教育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遵守科研纪律、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利用中心研究生群,经常发送一些时事政治、学术规范等方面的资料;中心专家和管理人员主动接触、接待学生,为中心研究生释疑解惑,提供西藏文产方面的资料或资料线索。中心历届研究生都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道德,迄今为止没有出现过任何有违政治纪律或学术不端等方面的问题。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