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2011中心专家参加第二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

发布时间:2015-10-01 信息来源: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浏览次数:1227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928-30日,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在拉萨举办。西藏民族大学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藏博会,并参与了西藏旅游文化展示和旅游文化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文化展示中,西藏民族大学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西藏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展台以“科技文化·创新体验”为主题,主要展出虚拟三维数字博物馆和可移动文物三维实体模型。3天展示时间里,我校展台前人头攒动,与会领导、嘉宾和观众对展示内容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很多外宾及客商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希望能够在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方面以及西藏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与我校进一步沟通,并开展合作。拉萨手工艺者、甘肃民族工艺品加工企业负责人等客商主动与我校展台负责人达成口头意向。

929日中午,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甲热洛桑丹增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胡宾的陪同下专门参观了我校展位和展品,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王聪华院长向甲热副主席介绍了我校参展的主要内容和3D数字化技术,甲热副主席对我校的展位和展品表现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亲自体验了文物的3D视频效果,详细询问了3D数字化技术的用途及对文化传承、保护的作用。30 日下午,自治区文物局旦增朗杰副局长也来到我校展位参观,佩戴3D眼镜亲自体验了展出作品的3D效果,对参展作品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还指出,我校所采用的技术在文物保护、虚拟数字博物馆、虚拟旅游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届藏博会的中国西藏旅游文化论坛于929日在拉萨市洲际大酒店藏王宴厅举行,论坛的主题为“一带一路”与西藏旅游文化发展。参加人员有国外嘉宾,中央和国家部委领导,各省市领导,自治区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代表,大型企业代表,七地(市)负责人,自治区相关厅局和企业负责人共300余人。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阿拉伯塔尔大学中国学院、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中国西藏牦牛博物馆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位学者做了主旨发言。

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管理学院院长朱普选教授作了题为《地方性保持世界性展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藏旅游文化》的报告。他认为,作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段等多条通商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是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的重要门户,发挥了连接西北内陆与南亚诸国的贯通性作用,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可以大有作为。西藏旅游文化具有神圣性、多样性、生态性、本真性等地方性特色,面对“东道主”和“游客”之间的交互作用带来的文化交融和变迁,旅游情境下西藏文化的地方性保持途径有区分“台前幕后”、利用社区参与提升文化地方性自觉、通过旅游增权内化文化地方性保持、政府行为保障文化地方性保持等。他最后提出西藏旅游文化全球化的理念,阐述了西藏旅游文化的“世界性展示”,即世界性的产品、世界性的营销、一流的人才培养和一流的管理理念等。

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民族研究院副院长马宁副教授作了题为《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报告。他首先回顾了我国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进而提出了门巴族、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种模式:以文化援藏为主的“尼洋阁模式”、基层政府主导的“勒布沟”模式、跨境文化传承的“斗玉——准巴”模式。他认为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门巴族、珞巴族的生存技能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转化为旅游产品,产生了经济效益,而生活娱乐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步入困境。生存技能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有效传承是游客对门巴族、珞巴族民众生存智慧的认可,在旅游产品的供给上实现了文化共享,随着文化体验式旅游的发展,生活娱乐型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他提出了门巴族、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三种结合路径:边境旅游发展图景、社区参与旅游图景和徒步探险旅游图景。

在我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统筹协调相关学科力量,共同协作,组织专家、学者团队参加第二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是我校首次参加这种规格的盛会。本届藏博会上,我校有关专家、学者既参与了文化展示又参与了旅游文化论坛并发表演讲,充分展示了我校的科技实力和学术水平,是西藏民族大学积极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