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校园动态 >>正文内容

校园动态

身边的榜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简介

孝老爱亲模范——冷木
    冷木,女,藏族,1962年1月生,中共党员,甘南州迭部县尼傲乡原妇联主任。 
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流浪老人,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冷木的真情付出传递的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关怀帮助,更是对人间大爱的不懈追求。 
四十多年前,一位年过60轻微智障的老人拖着一条残疾的腿出现在一位老阿妈的大门口,头上还带着伤,一脸的可怜,善良的老阿妈一家出于同情收留了他。这位老阿妈就是冷木的婆婆。十年后,冷木加入到这个温馨的小家庭。本性善良的她自嫁过来的那一天起,在照顾好一家老小的同时,也担负起了照顾流浪老人的责任。在她的眼里,老人就像是自己的亲“阿尼”(爷爷)。时光荏苒,冷木的公婆相继离世,不久,丈夫也随之而去。这个原本欢声笑语不断的家庭好像一下子掉进了冰窖,冷木身边除了年幼的孩子们,还有这位年迈的智障老人。在冷木一家几度面临揭不开锅的窘境之时,她也没有轻言放弃。在艰难的岁月里缩衣简食照顾一家老小,在老人病重的时候彻夜相守。在冷木看来,就像藏族人常说的谚语“使父母愉快的是孝敬,让众人点头的是积德”,上天安排这样一件事给自己做,肯定是有道理的,那些受过的苦和付出的艰辛,都是值得的。2014年的冬天,年近百岁的“阿尼”带着微笑离开了大家,冷木一家为“阿尼”举办了当地藏族最隆重的葬礼。
    冷木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模范——陈若星
    陈若星,女,汉族,1958年6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文化艺术报总编辑。
    面对母亲患老年痴呆,父亲瘫痪在床,自己又身患癌症的困境,不管自己身体剧痛,陈若星悉心照料病危的父母,用坚强毅力换来父母的转危为安,为自己、为家庭重燃生命新希望。
    1997年,陈若星的父亲因脑梗和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而卧病在床,丧失了听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吃喝拉撒都要她管。父亲卧床17年,从未患上褥疮,这背后是陈若星心细如发的精心护理。同时,她还照料患有痴呆症的母亲。
  2008年从汶川地震灾区采访回来后,陈若星被确诊为乳腺癌,并开始住院治疗。母亲偶然得知陈若星癌症住院,立刻高血压病发作,倒在了地上。当时正在接受化疗的陈若星得知后拔掉针管,披上病号服,跑到医院门口接救护车。送进抢救室,医生立即就给陈若星母亲下了病危通知书。
  母亲的病情稍有缓解之时,父亲也被送到重症监护室,又一张病危通知书递到了陈若星的面前。就这样,西安交大二附院同时住进了他们一家三口,两个病危,一个癌症。化疗完成后,陈若星顾不上自己止不住的呕吐及深入骨髓的剧痛,在楼上楼下步履蹒跚、晃晃悠悠地奔忙着,咨询医生,联系护工,为父母端馄饨、送稀饭、喂水果、换床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父母病情缓解,脱离危险,先后出院,而她又留在医院里继续着自己的化疗。
    陈若星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孝老爱亲模范——陈春林
    陈春林,女,汉族,1997年2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高级中学学生。
母亲离世、父亲患病,家庭接连遭遇不幸,陈春林把父亲带在身边,一边认真学习,一边精心照顾父亲,演绎了“带父上学”的孝心故事。
     陈春林原本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然而 9岁那年母亲因脑溢血离开人世,15岁那年父亲因中风导致偏瘫、卧病在床。陈春林与年幼的弟弟不得不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陈春林决定休学一年在家照顾父亲。2013年,渴望读书的陈春林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她决心要一边学习一边照顾父亲。
    为了让父亲尽快康复,她每天给父亲拍打全身,搀扶父亲做四肢屈伸动作,有时一做就是几个小时,一天下来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她仍然咬牙坚持着。就这样,学校和医院这两点一线就成了陈春林一天的生活轨迹。为了不让自己的功课拉下,陈春林争分夺秒地学习,她每天在教室都自学到晚上11点,直到教室关门。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陈春林的成绩一直保持全年级前列,不仅是师生眼中的“孝女”,还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学习尖子”。2014年,陈春林以七科全A+的优异成绩被贺州市重点中学——贺州高中录取。
  贺州高中在校内特别提供了一间房给陈春林和父亲居住,使她得以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父亲。陈春林说:“在爸爸没有康复之前,无论去哪儿读书,我都会带着他!”
 
    陈春林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道德模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大孝心人物、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年“五四”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敬业奉献模范——于敏
    于敏,男,汉族,1926年8月,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
  他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隐姓埋名20多年,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我国大国地位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1961年,时年34岁的于敏,面对祖国召唤,投身到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他说:“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要消失,能把微薄力量融进祖国强盛之中,便足感欣慰。”
  对于敏来说,工作几乎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每次遇到难题,他都会带领大家反复讨论研究,谨慎选择技术途径,认真试算物理模型。有时,为得到一个准确数据,他甚至趴在地上,绘出一条条特征线,然后马上跟大家讲解。于敏的同事都知道,在他面前,一个数据都不能含糊。
    于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称号,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见义勇为模范——周美玲
    周美玲,女,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西华小学学生。车轮下勇救幼童的12岁女孩。
  5月22日傍晚,周美玲正和妈妈在一条小路上遛弯,3岁的小男孩周周,突然从人群里窜出来,向不远的一处路口跑去。
  而此时,一辆渣土车正向周周疾驰过来。
  周美玲迅速冲向小男孩,奋力将他往回拽,并把小男孩推向安全地带,而她却躲避不及,左小腿和脚面被车轮碾搓。
  很快,美玲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经历了5次大手术,目前伤口愈合良好。如今,美玲最希望的就是能够穿着裙子,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拍完自己的小学毕业照。
  小美玲说她当时没有多想,她妈妈说救人只是本能。这些质朴的话语,纯粹而可敬。小美玲的家庭条件不好,母亲无业,爸爸在外打工,但她一直积极上进,品学兼优。救人是本能,也是美德支配下的一种自觉。巧合的是,周美玲来自雷锋的故乡长沙望城,而她的行为不正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价值传承和诠释吗?
 
助人为乐模范——嘎罗
    嘎罗,男,藏族,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中学校长。
注重师德、爱生如子,善帮乐带、扶贫帮弱,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资助30余名学生完成学业;经常利用自己所学所长,热心帮助职工和周边农牧民,被称为“爱心教师”。
    1995年7月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他先后资助30余名学生完成学业,金额达10万余元。工作之余,他经常翻山越岭,步行数公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建立“贫困学生档案”。一次,当他得知一个学生考上青海师范大学却上不起学时,立即步行15公里,赶到学生家中,把2000元钱交到学生手上。2005年至2008年期间,他从云南、四川等贫困地区招收15名孤儿在盐井中学就读,自己出资给这些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日常用品,还给他们零用钱。
  嘎罗竭尽所能帮助他人。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介绍给其他老师,对新教师,他几乎是全程协助。在他扶助下,5位教师成了教学骨干,8名班主任成了“班级管理能手”。
嘎罗荣获西藏自治区道德模范、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