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C0414004s
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和年级:临床医学(社区医学方向)专业 一年级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课程总学时:68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20学时) 学分:4
课程简介:
病原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以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的一门科学。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是基础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等学科有着广泛联系,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感反应性疾病、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护人民健康服务。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基础课,属于病原学范畴。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及生态,阐明寄生虫与周围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 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以便为广大人民服务。
推荐教材:
自编教材《病原微生物、免疫学及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
参考书目:
ISBN978-7-117-09077-3 景涛主编.病原生物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二、课程总目标
病原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本大纲所列内容为医学本科学生所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为适应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需要,本大纲在原有大纲的基础上对讲授内容进行了精选与调整,力求重点突出,反映进展,实验教学中增开了新实验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训练。
三、大纲内容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及革兰氏染色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油镜的使用及维护
2.熟悉: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方法及原理
3.了解:无菌操作规范
【实验内容】
讲授革兰氏染色原理及操作,油镜的原理、使用及维护,无菌操作规范。学生进行革兰氏染色操作。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 显微镜、显微镜浸油、擦镜纸
2.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培养物
3. 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酒精、稀释复红染液
实验二:细菌培养技术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无菌操作
2.熟悉:细菌培养方法
3.了解:培养基制作
【实验内容】
讲授细菌培养的目的及操作方法,培养基分类和制作。学生进行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接种、普通琼脂平板分区划线、伤寒杆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液体培养基细菌生长操作。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18~24小时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半固体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3.酒精灯、接种环
实验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药敏试验原理及结果判定
2.熟悉:消毒剂及紫外线的杀菌灭菌原理
【实验内容】
1. 检测空气中的细菌
2. 药敏试验
3. 紫外线的杀菌实验
4. 化学药剂对细菌的影响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大肠杆菌、葡萄球菌18~24小时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
3. 分别含有各种抗生素的圆形纸片、小镊子、无菌滤纸片、无菌黑色纸片、消毒液
3.酒精灯、紫外灯、接种环等
实验四: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分离
2.熟悉:肠道杆菌的鉴定
3.了解:粪便标本采集及保存
【实验内容】
1. 在SS平板及EMB平板上分离粪便标本中细菌
2. 分别接种可疑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于双糖铁培养基
3. 用玻片凝集法推测致病菌种类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 粪便标本
2. 培养基:SS平板、EMB平板、双糖铁培养基、
3. 诊断血清、生理盐水
4. 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等
实验五: 原虫学 (溶组织阿米巴、疟原虫、
刚地弓形虫、阴道毛滴虫)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显微镜油镜使用方法
2.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和弓形虫速殖子形态特征、掌握间日疟原虫红内期虫体形态特征
3.认识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和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形态
4.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结肠内阿米巴形态区别点
【实习内容】
1. 观看多媒体实验教学片
2. 龟蛇阿米巴原虫活滋养体的观察 每学生用龟蛇阿米巴培养虫液制备玻片标本一张,在高倍镜下观察滋养体活动情况。
3.结肠内阿米巴原虫铁苏木素染色包囊和滋养体标本示教
4姬氏染色间日疟原虫外周薄血膜玻片观察 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形态:环状体、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雌雄配子体油镜下观察
5.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尾巴采血及薄血膜标本制作及观察
6.恶性疟原虫外周薄血膜标本示教(环状体及配子体期)
7.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和弓形虫包囊玻片标本示教
【作业】
1. 绘制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有镜下包囊形态图、红蓝铅笔绘制间日疟原虫红内期虫体形态图
2. 绘制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和弓形虫速殖子形态图
实验六: 蠕虫学 (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
猪带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蛔虫、钩虫)
【目的要求】
1.掌握华枝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虫卵形态特征
2.认识华枝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形态特征
3掌握日本血吸虫虫卵、带绦虫虫卵、钩虫卵和蛔虫虫卵的形态特征
4.掌握猪牛带绦虫孕节形态特征及鉴别要点
5.认识棘球砂形态
【实习内容】
1.观看多媒体教学片,讲解蠕虫卵玻片标本观察注意事项
2.华枝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虫卵玻片标本低倍镜、高倍镜下观察
4.日本血吸虫成虫瓶装标本肉眼观察
5.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瓶装标本观察
6.猪带绦虫成虫瓶装标本肉眼观察
7.猪囊尾蚴瓶装标本肉眼观察
8.牛带绦虫成虫瓶装标本肉眼观察
9.米猪肉瓶装标本肉眼观察
10.猪牛带绦虫孕节玻片标本
11.猪牛带绦虫头节玻片标本观
12.钩虫卵、蛔虫卵玻片标本镜下观察
13.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自然形态
14.两种钩虫的口囊和雄虫交合伞玻片标本低倍镜下观察
15.蛔虫成虫瓶装标本肉眼观察
【作业】
1. 绘制两种吸虫虫卵形态图、绘制包虫棘球蚴
2. 绘制日本血吸虫、带绦虫虫卵性态特征图、绘制钩虫卵、蛔虫卵形态图
四、主要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
1.主要实验教材:
自编教材《病原微生物、免疫学及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
2.参考用书:
ISBN978-7-117-09077-3 景涛主编.病原生物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备注:授课结束后,明确以下内容
五、考核方式
操作规范性
(如:操作态度、规范性、正确性、熟练程度,结果可靠性,具体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
六、成绩评定
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如:考试成绩、出勤考核、实验报告,具体评定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
实验项目汇总表
序号 |
实验编号 |
实验名称 |
时数 |
实验类别 |
实验类型 |
实验要求 |
每组人数 |
实验一 |
C0414004s01 |
油镜的使用及革兰氏染色 |
3 |
专业基础 |
验证性 |
必修 |
2 |
实验二 |
C0414004s02 |
细菌培养技术 |
3 |
专业基础 |
验证性 |
必修 |
2 |
实验三 |
C0414004s03 |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3 |
专业基础 |
验证性 |
必修 |
2 |
实验四 |
C0414004s04 |
肠道杆菌的 分离鉴定 |
6 |
专业基础 |
综合性 |
必修 |
4 |
实验五 |
C0414004s05 |
原虫学 |
2 |
专业基础 |
演示性 |
必修 |
1 |
实验六 |
C0414004s06 |
蠕虫学 |
3 |
专业基础 |
演示性 |
必修 |
1 |
|
|
|
|
|
|
|
|
注:
1、实验编号:实验编号十位,前八位为该课程代码(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代码),第九、十位为该门课程的实验序号(01-99),独立设课的实验编号最后一位为“*”,非独立设课的实验编号最后一位为空。
2、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研究、其它;实验要求:必修、选修、其它。
执笔人:贺 平
审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