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社区医学方向)

发布时间:2014-04-16 信息来源:医学院实验室  浏览次数:1844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C0414005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和年级:临床医学(社区医疗方向)  一年级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总学时:34学时(理论:20学时,实验:14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系统解剖学、等

平行课程: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等

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预防医学等

课程简介:

根据高等医学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学制特点和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主要课程的基本要求制定本教学大纲。医学免疫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推荐教材:

ISBN978-7-117-10155-4/R.10156金伯泉主编. 《医学免疫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ISBN97-03-007317-7林学颜、张玲主编,现代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2.ISBN9787030191793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授课对象主要为3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医学生,是这些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重的基础上,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等原则,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不断补充新知识,对学生进行免疫学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和综合素质。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时分配

章节

授课内容

授课学时

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内容

2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1

第三章

抗原

2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2

第五章

补体系统

2

第六章

细胞因子

1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分子

1

第八章

固有免疫应答

2

第九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2

第一章

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1

第十一章

超敏反应

2

第十二章

免疫学防治

1

第十三章

免疫学检测

1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1.掌握:现代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2.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

3.了解:当今免疫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1.免疫学简介

1.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特点;

1.2免疫性疾病,免疫学应用。

2.免疫学发展简史

2.1经验免疫学发展;

2.2免疫学科的形成及发展。

3.现代免疫学的发展

3.1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3.2 21世纪的免疫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什么是免疫?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免疫的三大功能。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教学目标】

1.掌握:免疫T、B 淋巴细胞在周围免疫器官的分布

2.熟悉:熟悉中枢与周围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了解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1. 中枢免疫组织与器官

1.1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的概念;

1.2骨髓的结构和功能

1.3 胸腺的结构和功能。

2.外周免疫组织与器官

2.1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的概念;

2.2淋巴结、脾、粘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的结构和功能

3.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3.1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的概念;

3.2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及其结构功能

2.中枢免疫器官有哪些及其结构功能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三章  抗原

【教学目标】

1.掌握抗原、抗原决定簇、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基本概念

2.熟悉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3.了解佐剂的定义与作用。

【教学内容】

1.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1.1抗原antigenAg的概念及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性、半抗原、载体、完全抗原); 

1.2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表位(epitope的概念及类型。

2.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2.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及物理状态)

2.2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2.3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

3.抗原的种类

3.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3.2.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

3.3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4.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4.1超抗原superantigenSAg,佐剂,丝裂原的概念及作用;

4.2.超抗原、普通抗原、丝裂原的比较。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什么是抗原及其抗原的分类?

2.什么是抗原表位?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教学目标】

1.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与酶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2.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3.了解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基因和生物合成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基本结构:四肽链结构、可变区、恒定区、高变区、功能区;

1.2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J链,分泌片

1.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

2.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2.1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2.2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2.3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同种型isotype、同种异型allotype、独特型idiotype,Id)。

3.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3.1V区的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

3.2C区的功能: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穿过胎盘和黏膜;

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4.1IgG、IgM、IgA、IgD、IgE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5. 人工制备抗体

5.1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和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5.2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什么是免疫球蛋白及其结构功能?

2.试述五种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五章 补体系统

【教学目标】

1.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2.熟悉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的生成部位及性质

3.了解补体活化的调控,主要的补体调控因子。

【教学内容】

1.概述

1.1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1.2补体系统的命名。

2.补体的激活

2.1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

2.2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3.补体活化的调控

3.1补体的自身调控

3.2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4.1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

4.2.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4.3参与适应性免疫;

4.4.与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名词解释:补体和补体系统

2.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顺序。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六章  细胞因子

【教学目标】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分类

2.熟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3.了解细胞因子的特性

【教学内容】

1.细胞因子的概述

1.1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概念;

1.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和作用方式。

2.细胞因子的分类

2.1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

2.2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GF

3.细胞因子的受体

3.1细胞因子受体的信号转导;

3.2.细胞因子受体的特点及分类

4.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4.1抗细菌作用

4.2抗病毒作用

4.3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

4.4刺激造血

4.5促进血管的生成。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名词解释:细胞因子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教学目标】

1.掌握MHC的基本概念

2.熟悉:HLA分子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3.了解HLA的基因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教学内容】

1. MHC结构及多基因特性

1.1.经典的MHC类和类基因(H-2复合体和HLA复合体的结构);

1.2HLA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与主要功能

1.3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2.MHC的遗传学特点

2.1多态性;

2.2单元型; 

2.3连锁不平衡。

3.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3.3MHC分子和抗原肽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锚定位,锚定残基)

3.2.MHC分子和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专一性与包容性

4. HLA与临床医学(自学)

4.1HLA与器官移植;

4.2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

4.3HLA和疾病关联;

4.4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5. MHC的生物学功能

5.1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5.2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名词解释:MHC,HLA

2.HLAⅠ类分子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八章 固有免疫应答

【教学目标】

1.掌握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2.了解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3.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名词解释:固有免疫应答

2.参与固有免疫应答作用的细胞有哪些?有何作用?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九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教学目标】

1.掌握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基本过程和主要特性

2.熟悉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和主要类型、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细胞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主要生物学作用

3.了解T/B细胞激活的基本过程、抗原提呈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1.概述

2.抗原提呈细胞及其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3.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

4.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什么是适应性免疫应答?

2. 什么是抗原呈递细胞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十章  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教学目标】

1.熟悉免疫耐受的概念

2.了解免疫耐受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免疫应答的调节

【教学内容】

1.免疫耐受

2.免疫应答的调节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 名词解释: 免疫耐受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十一章  超敏反应

【教学目标】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原则;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常见疾病;

2.熟悉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名称

3.了解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

1.型超敏反应

1.1变应原的概念及种类;

1.2 IgE及其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变应素)与肥大细胞表面的 FcεRI发生桥联,导致靶细胞脱颗粒、释放及合成生物活性介质。生物活性介质的种类(颗粒内预先形成储备的介质、细胞内新合成的介质及其作用);

1.3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常见疾病及防治原则。

2.Ⅱ型超敏反应

2.1 Ⅱ型超敏反应的概念;

2.2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3. Ⅲ型超敏反应

3.1 Ⅲ型超敏反应的概念;

3.2 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4. Ⅳ型超敏反应

4.1Ⅳ型超敏反应的概念;

4.2Ⅳ型超敏反应与细胞免疫应答的异同,常见型超敏反应疾病。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名词解释:超敏反应、Arthus反应、血清病、脱敏疗法。

2.简述Ⅰ~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常见疾病  

形    式:

书面作业

第十二章  免疫学防治

【教学目标】

1.掌握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和主要区别

2.了解:人工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剂种类、常用疫苗的种类及接种注意事项、以及免疫治疗的常用生物与化学制剂。

【教学内容】

1.免疫学预防

2.免疫治疗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形    式:

讨论

第十三章  免疫学检测 

【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细胞和抗原抗体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教学内容】

1.免疫细胞的检测

2.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

2. 讨论

3. 提问

【作业】

作业内容:

1.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形    式:

讨论

四、考核方式

考试

闭卷考试

五、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平时成绩=出勤考核(5%+作业、实验报告成绩15%+实验考核(10%)

作业、实验报告成绩:由每次得分和交作业的次数折算构成,占平时成绩的50%

考勤成绩:理论课考勤,占平时成绩的17%

实验成绩:期末实验考核占平时成绩的33%

 

 

执笔人:何树梅

审定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西藏民族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西藏民族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网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2、凡注明信息来源为西藏民族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网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西藏民族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网所有;
3、凡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西藏民族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网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