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师生风采>>学生佳作 >>正文内容

学生佳作

搅团

九年级 张雄嘉

 

祖籍在乾县的我,说“搅团”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因为搅团不在乾县四吃—锅盔、豆腐脑、浇汤面、馇酥之列。但搅团给我的印象,绝对比那四件要深。

 

在祖父还健在的时候,我和其余一群堂兄弟经常围在大伯家的那颗葡萄藤下,大口大口的吃搅团,连烫都顾不上了。现在回想起来,那味道确实是我童年的一种享受。

 

搅团的制作十分考究,每次做搅团,总浪费人小半上午的光阴。搅团分两种—鱼鱼儿和水围城。不论是哪种,都是由玉米面做成的。先在锅中倒大半盆水,点火烧开,一边叫人加柴,一边让一个人左手拿一点玉米面撒下,右手拿擀面杖或勺子在锅中顺时针不断地搅,一定还要搅得快、搅得深,不要让面打成面块,有一点点都不行!搅到面糊可以挂起半手臂高时,就可以停止加柴了。否则,会让锅底糊了,面糊中便有了一股让人作呕的糊味。之后一定要加速搅,此时搅面十分费力所以大都是男人干——还必须是虎背熊腰的壮汉,男孩都不行。我们兄弟几个想试一下,奶奶总把我们赶跑。她说;“小孩不能干,会曲成虾的。”再过十几分钟,便做好了原料。水围城到时候直接挖一勺,鱼鱼儿需要把面糊装在一个底下有漏洞的大铁勺,在上面压,使面糊自然通过小洞落到下面装着凉水的盆里。我们这儿的搅团都用玉米面做的,很少用白面。奶奶说,用白面做的搅团吃了烧胃。

 

做面糊是一个部分,做水儿也是一个部分。做水儿分做汤水和做菜两个方面。汤水儿都是酸汤,辣子油,甚至还有辣椒面儿调在一起做成,这没什么难的,难的是做菜。最正宗最好吃的菜,一定是刚从田间地头摘来的灰灰菜,用小火加水一焯,加少量盐。那色泽绿油油、亮晶晶的,像翡翠雕的。吃一口野味十足,回味无穷,与搅团搭在一起恰到好处。

 

吃搅团也是有讲究,一定要从边缘开始吃。一来这里比较凉,不烫人的嘴;二来这里一直在水儿里,有滋味儿。吃的时候不要咀嚼,像喝粥一样一下子吞入口中,才能体会到搅团的真滋味。还有,吃搅团不可心急,所谓“心急吃不了热搅团,”搅团刚做出来里面非常烫,可以把嘴烫个泡。最好的方法是在大粗瓷碗里倒半碗水儿,再捞一大块儿搅团,躲到背风的墙跟消受。

 

搅团据说是诸葛亮当年在西祁屯兵时,为了让军中调节思乡的情绪,发明的一道菜。但我想,卧龙先生大概是没有这个闲情逸致的,怕是老百姓喜欢把东西往大家身上推才导致的吧。

 

我已很久没吃过搅团了,也有很久没回家乡了。真不知什么时候可以端一碗搅团,在山坡上晒太阳呢?怕是到六旬以后了。

 

    校: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

    级:九年级一班

    名:张雄嘉

指导教师:闫景梅     

推荐评语:文章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了自己家乡的一种美食—搅团。介绍得详细有序,具体可感,像一份说明书,人们可以照着做,照着吃。但又不是一份简单的说明书,文章流淌着浓浓的乡思和对童年、家乡的怀恋之情。

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