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师生风采>>名师风采 >>正文内容

名师风采

天地萌生万物 文化塑造灵魂

 摘要: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无限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并团结中华儿女、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滚滚浪潮下,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激励,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化  传统文化  全球化

 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源远流长,早在《易经》中便有了最初定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正天下”即用文化来进行教化。古代中国,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文化对社会的教化功能,如是便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并形成特有的文化。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关于文化的定义也就更加多样化,不胜枚举。《辞海》中这样表述:“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尤其在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活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各个学科如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术领域都对文化有着不同的定义,甚至同一学科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对文化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至今没有统一定义的标准。就文化的本意而言,文化是逝去的,包括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和民俗风情等各个领域的有机整体。

 中国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并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包括政治制度、文学艺术、文物古迹和民风民俗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犹如一颗参天大树,儒学是核心,道学、法学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特色文化使得这棵树枝繁叶茂。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超强的“张力”,即中国传统文化追随历史的洪流不但没有枯萎,反而生机勃勃,灿烂光芒。正是这样一个个内在动力和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要发展,除了在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方面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不断推进,还需要在文化领域建立起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方面相适应的文化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封建农耕文明。反观现代社会,在经济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起作用的倾向,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首先,全盘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全盘肯定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利用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的“天人合一”精神;不畏艰难险阻、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及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对现代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其次,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维护封建社会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落后封建文化。有的更是彻底否定了孔子及其儒学,认为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已是明日黄花。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如此频繁地进行相互交流、 碰撞和融合,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定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也在逐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肯定或者否定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端激进的倾向,在现代社会比较认同第三种观点: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断推动现代化向前发展,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如官本位思想、等级观念和因循守旧等传统文化的腐朽思想应该被舍弃。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中,我们不能割裂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联系,我们应该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诚然,传统文化中那些保守的、消极的、僵化的不适应现代化进程中对文化要求的必然是要舍弃的。而传统文化中的凝聚了中华各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智慧和精华,如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和谐精神、仁爱精神和忠恕之道等积极的一面,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不断的给传统文化增添新的血液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让传统文化永葆生机,并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多元的传统文化——现代中不失灵魂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年的严峻考验,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在当今世界日益显示其文化的独特魅力。不可否认的是在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过程中,对制度、文化、人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方面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儒学的影响和感染,在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发挥作用。伴随着全球化带来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变迁、文化繁荣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改变等方面的膨胀不断冲击民众观念,而此时,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个骑士,在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现代社会提倡的真、善、美、家庭和睦、尊敬长辈、明礼诚信和爱国守法,以及反对不孝敬长辈、暴力和见利忘义等内涵必然对这一迷茫的时代有所益处,日益赢得了国内外民众的认可、喜爱和高度赞赏。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全球化促使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化自由传播,现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可谓是异常繁荣。但是在如此繁华的文化多元化盛世背后,容易引发价值观的分歧和冲突,进而带来道德标准的混乱,导致的民众随心所欲、自私妄为,由此便会引发社会风气日下,后果不堪设想。这样,我们就更应该传承和保护中国本民族的文化以至于不被同化。所幸的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多元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其特有的“扩张的工具”,即通过各种方式将其他文明的精华累积起来,并在原文化基础之上投入更为先进的文明的优良部分,实现又一次的创新,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中国地域辽阔,在中华文化发展长河中,五十六个民族各有各的文化传统,可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便就是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兼容并包、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所富有的超强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及在各个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抗击外来文化冲击的天生特质。诚然,在各类文化争相绽放的时代,我们应该营造更多的与传统文化相兼容的社会氛围,如依靠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或者依靠传统戏曲、 文学艺术、书法、围棋等文化碎片来维系、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传统文化传承的实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导演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给世界人民呈现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造型艺术,屏息凝视、那荡气回肠的场面无一不震撼世界各国人民,深刻的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M]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9.

[M] 彭付芝.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M] 庞朴. 论中国传统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

[M] 张岱年著.文化与价值.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M] 陈波,张怀民主编.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之路.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1

 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