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由英国DK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者称,“该丛书以人类自古至今的各领域的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全面解读了各学科领域的顶级思想。”我所关注的是,在这样一套由国际出版巨头推出,具有全球视野的百科丛书中,中国人占据了多大的分量?无疑,这是考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人类思想做出贡献的参照之一。通过对先期出版的政治学、哲学、科学、心理学、经济学、商业六卷的统计,大致结果如下:
政治学百科 总人数为102人,中国有6人:孔子20页、 孙子第28页、墨子第32页、韩非子第48页(古典政治思想公元前800年-公元30年),以及孙中山(212页)、毛泽东(260页)。
哲学百科 总人数为107人,中国有3人:老子 24页 孔子 34页 墨子44页(古代哲学公元前700年-250年)。 人名录中有王弼。
经济学百科:无
科学百科:总人数为108人,中国有张衡(26页)一人。
心理学百科:102人,中国有1人:郭任远(75页)。
商业百科:无。人名录中有王雪红、杨元庆、张欣。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已经出版的六卷中,入选的中国人寥寥无几,与具有37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的地位实在不相匹配。经由这套丛书,中文读者无法觅得久远文化所带来的光荣。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政治学、哲学、科学、心理学四卷入选的11人中,古代的孔子、孙子、墨子、韩非子、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主要出现于轴心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张衡是东汉时期(公元78年)的科学家,距今也有近2000年。而入选的近现代人物只有孙中山、毛泽东、郭任远三人。
当然,这一结果并非表明中国文明古国、文化大国的思想成就微不足道,它也并非是中华文明真实地位的客观体现。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这套丛书的编者是否真正了解中华文明。例如,庄子、公孙龙等都未入选,程颢、程颐、朱熹,以及陆九渊、王阳明,以及黄宗羲、王夫之等等也未入选。此外,欧洲各国以及美国的入选人物占据了很高比例,如果说编者偏袒西方,似乎也并不为过。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是政治学界公认的权威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的编写者几乎囊括了中国最优秀的政治学者。两相对照,可谓大异其趣。《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有关中国人的词条极少。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入选的中国人达六十多位,外国人则有八十多位。即便我觉得中华文化很伟大,但如此比例,也觉得不无偏私。在百科全书的编纂上,“屁股决定脑袋”,似乎中外皆然。
在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发达的两个时代,即春秋战国和民国期间。“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六卷入选的11人,基本体现了这个特点。近现代入选人物除心理学家郭任远之外,政治人物孙中山以“耕者有其田”的思想而入选,毛泽东则是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入选。
另外,中国人入选少,也与世界现代化历程开始后,中国的相对落后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的新思想,都诞生于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创新的发明和现金的科学技术,也同样如此。
即便有这些理由,对于中国传统中自己的问题,也有必要反省。这并非是“自己不行怪老祖宗”,而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即思想自由,而这一点,在两千多年的帝制中,它一直是稀缺品。以法家思想为主体,建立起来的秦制,经由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外儒内法的专制统治,一直为后世所延续,此即毛泽东所云:“百代都行秦政制”。在思想定于一尊的情况下,注疏和代圣人立言往往成为儒家士人的要务,新的发明被斥为奇技淫巧,被斥为异端的新思想往往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以明代思想家李贽为例,其社会理想是“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所愿”,“就其力之所能为,与心之所欲为,势之所必为者听之,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这些想法,颇具现代色彩,但与传统儒家的等级社会大相径庭。因其反对儒学,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最终,李贽入狱并以剃刀自刎。
而《无情的革命》以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都显示,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难以产生资本主义,因为在已有的权力结构和利益格局之下,无法容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创造性破坏。对于统治者而言,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将皇权延续下去才是最为重要的。事实上,自秦代以降的绝大多数王朝的皇帝都重农抑商,其“维稳”的考量是主要因素。这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减少了社会的流动性,以及人们的知识交流、信息交换,并影响了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碰撞。鸦片战争之前的1839年9月,林则徐给皇上的奏折中说:“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在封闭的皇权体制之下,连作为精英和官员的林则徐对外界都如此陌生,资本主义何以诞生?新思想又能从哪里出来?
制度经济学鼻祖科斯对中国的发展有长期追踪,态度友善。他曾多次强调,自由的思想市场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在《变革中国》一书中,科斯说,“中国大学所面对的行政干预如此严重,以至于物理学和生物学这种受到意识形态影响极为有限的科学领域中,也几乎不存在自由的思想市场。因此,中国传统智慧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想,将很难实现。”
科斯还说,从经济到教育,从法律到政治,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缺乏充满活力的思想市场。这直接导致了科技创新乏力,这早已成为中国制造行业致命的软肋。因为缺乏创新和政府垄断,中国企业家们几乎没有什么创业机会,因此接单生产而不是发明属于自己的产品成了大部分企业的主要策略。“钱学森之问”昭示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思想市场不仅是取得学术成就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开放社会与自由经济不可或缺的道德与知识的基石;如果没有思想市场,人类智慧的伟大多样性也会枯萎。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中,商品市场不仅将繁荣带回了中国,也意外地让中国回归自己的文化根基。思想市场的发展将会让知识与创新引导中国的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会使中国在同多样的现代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复兴。那时,中国将不仅仅是全球的生产中心,也是创造力与创新的源泉。”
如果我们承认,中国人的智慧和才能不比其他民族差,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科斯道出了中国人思想创造不足的核心因素。一方面,儒家士人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另一方面,权力一元化的皇权专制从来就没有真正践行儒家理念,对统治者而言,更为有效的法家思想提供了钳制臣民的有效方式。一旦统治者认为,新思想或者言论不利于皇权的专制统治,立即就会施加严酷的打击。从古至今,中国的知识人因思想异端,言论或妄议朝政而遭难的案例,可谓屡见不鲜。当人民都成为驯服的奴隶,他们的创造力在迸发之前,就可能出于安全的考量而自我扼杀。科斯的洞见,可谓一语中的。
我坚信,一旦一个自由、开放和多元的思想市场形成之后,被“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以及其他百科全书载入的中国人将会大大增加。
凤凰网主笔 张弘
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