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师生风采>>名师风采 >>正文内容

名师风采

秦都随笔——芣苢之歌

秦都随笔——芣苢之歌
芣苢之歌
                 ——读《周南·芣苢
芣苢(fú yǐ,即车前草,喜于牛迹中生,所以叫车前。因其叶子的形状像牛舌头,所以有的地方就称之为“牛舌头”。芣苢,其籽可以入药,治疗某些疾病(利尿、清热、止咳等),古人相信它的种子可以医治妇女不孕。芣苢嫩叶可食用,有些地区用来作饲料。
《周南·芣苢》这首诗是周代妇女们在集体采摘芣苢(车前草)时,集体吟咏的劳动之歌。此歌再现了她们集体采集劳作的过程。
第一段写妇女们开始采集芣苢。“采采芣苢,薄言(bó yán)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即“不停地采摘车前草啊,我们采摘它。不停地采摘车前草啊,我们取得它。”
第二段写妇女们采集芣苢的方式。“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即“不停地采摘车前草啊,我们拾掇它。不停地采摘车前草啊,我们撸捋它。”
第三段写妇女们采集芣苢满载而归。“采采芣苢,薄言jié之。采采芣苢,薄言xié)之。”即“不停地采摘车前草啊,我们用衣襟兜着它。不停地采摘车前草啊,我们用衣襟也兜不完啊!
全诗共三段,十二句,每句四字,共48字。但全诗只换了六个动词“采”、“有”、“掇”、“捋”、“”、“”,便把妇女们采摘芣苢时的连续动作以及由少积多的情况描写了出来。同时,从轻快的节奏中,也表现出采集者的欢乐。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评此诗:“······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可见,此诗虽然文字简短,然而用心读之,甚有韵味。在此诗的写作中,重复之言较多,每两句皆是“采采芣苢,薄言······”,但这也正是民歌重章选句的妙处所在。然而,我们是否可以再大胆地试想:也许,妇女们所采集的不仅只有芣苢,还有其它的野菜。
在此,不妨让我们把思绪和目光回溯到三千年前:仲春之郊野,阳光明媚,放眼望去,遍野新绿,绿的醉人,满地都是芣苢(包括许多野菜,微风拂面,一群妇女,身负懿筐,在这绣野之中,采摘芣苢和野菜。她们有的用双手采摘车前草叶;有的用双手撸捋草籽;有的认真细致地拾掇采集的菜叶,将其装入筐内,越装越满;有的将衣襟和裙裳撩起来兜着采好的车前草叶,继续采摘,越摘越多,衣襟和裙裳也兜不完······。她们额头上流出汗滴,却也顾不上擦去。她们一边摘采劳作,一边集体歌唱,那歌声质朴无华,却韵味十足。歌声随风而转,蔓延过绿野,飘洒过井田,唱出了妇女们集体劳作的心声,宣泄着她们内心的欢乐或者忧郁,歌声和着清风,自然而纯美;妇女们双手摘采的动作伴着阳光上下翻飞,像是风中之舞蹈···这是诗中画,还是画中诗?此情此景,谁人见之而不醉?然而,这一幕幕却被周王朝派出去的采风官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即可取出刀笔,摆好木刻板,将这简单而自然的歌词记录下来,并命之为《芣苢》!
当然,读完此诗,心中另有疑惑:古代妇女将集体采摘而来的大量芣苢用作何处?其籽固然可以入药,然入药之籽能用几何?思来想去,对于周王朝时期的百姓而言,就是“食用之”,因为此种植物适于生长,叶肥且大,无毒,味道虽苦一些,但将其拌上粟米或其它谷物,即是可以充腹之物。
因此,周代的妇女们“采采芣苢”似乎是首欢乐的采摘之歌,亦或是一首广大妇女们为生计而不得已而为之的劳动人民的悲歌!
周南·芣苢》是官府在地方采的民风,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心声,因此下层民众对生活艰辛的不满情绪不能向官府诉说,只能以表面的欢乐之“采采芣苢”之歌辞来宣泄妇女们内心的情感!
震撼人心的艺术,往往源于最为真实地生活!《芣苢其诗的音韵之所以如此自然、质朴而纯美,也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心声!
  是以为记 乙未年腊月二十九
 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尚二斌
附注:《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2016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