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师生风采>>名师风采 >>正文内容

名师风采

最伟大的课堂,是把学生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

连中国 新校长传媒
课改以来,语文似乎越来越得到重视。俗话说“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然而怎样学好语文?怎样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分数?
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众多家长和老师,恨不能把各种得分技巧全数武装进孩子的头脑。
可就有这样一位老师,高三了竟没有考试,经常讲一些与高考无关的事情,带着学生谈天说地。面对学生的困惑,他总是自信地说,“你负责你的高贵,我负责帮你拿分!
还真别说,从教二十多年,他真得做到帮助孩子们“站着把分拿了!”
他就是曾任北京四中语文教师,现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教研员连中国,他说得分不是只有针对考试去学习这一条路——“就像我们往往坚定而狭隘地认为,只有适应现实才能生活得好,但其实还有另外一条路,你不去试试怎么会知道?”
我们来看看,连老师的这条语文之路上,究竟是怎样一幅风景?
 “情怀是基础,在重大问题上引发学生思考”
中国的老师和家长特别喜欢讲知识,他们觉得只有讲实实在在的知识才稳定、踏实。我们较少关注“人”、思想、情怀等,而这些恰恰才是最重要的。
语文的基础就应该是生命的基础。情怀是生命的基础,所以情怀也是语文的基础。我在读《平凡的世界》里田晓霞死了的那段,写了下面的感悟:田晓霞死了,孙少平根本不可能说再见,在他以后的岁月里不会再有第二个田晓霞。有时,坚强其实是一种糊涂。我泪下如雨,滂沱地落在心里。这世间有看不见的但却异常重要的东西。
我们很少在重大问题上去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小学一年级有一篇课文《自己去吧》,原文是:
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的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
当一个妈妈对孩子说出“自己去吧”时,这个妈妈是了不起的。她是带着忐忑和不安的,但是她选择放开孩子。手臂达不到的地方,就把眼光放出去,眼光到不了的地方,就把心放出去。而当一个孩子“自己去”时,也是需要勇气的。
“人不是扫描仪,不能只扫知识,不思考的阅读没有效果”
读鲁迅最早的标志是一种优越感,会觉得那个年代的人多愚昧啊。阿Q和王胡比赛磕虱子,我们会觉得这有什么好比赛的,多恶心啊,我就不会。但真正读懂鲁迅的标志恰恰是不寒而栗,是一种颤抖感。我会突然发现,怎么这个人身上的东西我身上也有。难道我们真的就没有比赛过“磕虱子”吗?
语文学习最重大的一个意义在于:我们渐渐知道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老栓”的东西,有些“夏瑜”我们真的并不知道。
读书要把一个人读出来,要让文字中的人皮肉丰满,从纸质当中浮现出来,感受到他的呼吸、他的思想。因为最伟大的文字就是这个人最核心的本质,而我们要从文字当中读出这个人的面貌、灵魂。   
读书是需要读出光芒来的。人不是扫描仪,不能只扫知识,不思考。不触发内在的变化,阅读是起不到作用的。
“如果孩子生命枯窘无聊,你让他能写什么?”
写作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你要写出心中的狂风暴雨
当我们的孩子生命既枯窘又无聊的时候,你让他能写些什么?
你哭得泪流满面,他说你这是“情景交融”,这不是很可笑吗?
作文不是比喻句,不是修辞手法。作文是需要人的思考力不断沉淀和发展的。一个孩子怎么样才能懂事呢,一个是生活的锤炼,另一个就是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另一番历练。心里不仅装得下自己,还能装下更丰富、更多元的人和事,孩子就懂事了。
“分数是双刃剑,有残忍的一面,也有温暖的一面”
我们常常把问题归咎于考试,但如果明天把所有的考试都取消了,中国的教育就好了吗?
分数是双刃剑,有残忍的一面,也有温暖的一面。分数有时也可以鼓舞一个孩子。   
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考那么多试吗?天天考试的教育,是坏教育的可能性极大。
考试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一种称重。只要你对小猪称重,就势必干扰打乱小猪宁静而自然的生活。你先得把小猪抓住,为了抓住它,你得把小猪追得四下里乱跑吧。小猪一通乱跑,慌不择路,常常便会受伤。逼到墙角,你还得将它按翻在地,捆好四蹄。然后在小猪凄厉而惊恐的嘶叫里,才好放在秤上称量。
在圈猪、捉猪、捆猪、称猪的过程中,对猪造成惊吓、伤害那是一定的。更重要的,这样日日称重、天天比较、排出名次,每一头小猪都生活在担惊受怕里、忧心忡忡甚至压抑苦闷中,食欲必然受到影响,形容憔悴,猪比黄花瘦,那是肯定的了。猪犹如此,人何以堪!
“最伟大的课堂,是把学生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
一个老师只有把自己生命中的感动与领悟拿出来与学生分享时,才能唤起学生内在的东西。
最伟大的语文课,是把蒲松龄、聂小倩、老师、学生心中最好的东西都唤出来,汇聚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这个时候,教室里汇集着精神的河流,是一屋子的华彩!一个老师最大的荣耀就是四十几双眼睛都凝聚在你身上,你会感觉自己金光万丈   
一节课最重要的是我们因为“遇见”而萌生了什么;此种“萌生”不见得一下子会有多么茁壮,但那在清晨、在清丽的阳光下可以照得见全身嫩绿骨骼的破土而出,是让人震撼的。
人越现实,越窘迫,越发感觉到累。因为精神负担会很重。让孩子无忧无虑地沉浸在思考之中,才是一个好的老师、好的家长、好的学校应该做的事。   
让孩子和我们一起觉醒,绝不是唱高调。我们往往坚定而狭隘地认为,只有适应现实才能生活得好;其实,还有另外一条路。这条路我试过,也走得通。
试想一下,在上学的过程中,你是否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享受过读书与思考的快乐?这样的快乐,哪怕仅仅只有一个星期,哪怕仅仅只有三天,哪怕仅仅只有一天?如果一天都没有,无论上过怎样的名校,你其实都没受到过什么良好的教育。
语文实际上是让孩子在书本中和一个更加卓越的人交谈
为什么语文课长久以来不被人重视,说句很真实也不太入耳的话,就是相当一个阶段并且在相当严重的程度上,我们的语文课大概就是认了几个字,从小学不断地认字一直到高三毕业。
语文之所以不是一门简单的课,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指向人。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瓶水真正的价值跟瓶子有关吗?当然有关了。瓶子重要吗?重要。但如果说这瓶水卖两块钱,其中有18毛不是卖瓶子,而是卖里头的水,而这个水我们是用手摸不到的。语文课关心和关注的其实是瓶中的水,它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变成什么样了?成长到什么程度?我们一直不知道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部世界,就是我说的水的部分。它是怎么样成长发展的?它发展吗?是不是没有人管它,它就能发展?
语文课核心是干什么?它其实是透过语言文字这个媒介,去觉解生命。
语文课核心不是认字,认字是它的途径,通过认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跟孩子交流。我们今天通过语言文字实际上是让孩子跟一个更了不起的人,跟一个更卓越的人,跟一个更优秀的人来不断的交流看法和对世界的判断与认识。这才是语言文字更重要的事。可以这么想,人类社会衍生到今天,发展到今天,大家可以想相当一部分智慧,或者说最重要的智慧是用语言文字铸就在书本里的。
其实老师的作用无外乎就是:阅读是一片森林,无限的广阔和茂盛,老师就是一条芬芳的小径,把小孩领到森林里面,说你去探索、你去采摘、你去感受吧。
写作根本之道不是在教方法,而是要让孩子有自己的价值发现,不吐不快
一个人什么时候才会认为写作重要,他才会把写作自觉提上日程?是这个人有了对世界、社会个性化的发现。当他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他就要说话了。写作的根本原因是不吐不快,他憋不住,因为他有价值的发现,他就必须要说。
判断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地铁里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请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其实这句话说的不准确。我上了一天班,我坐在这里,这个时候上来一个孕妇站在我旁边,地铁上说“请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孕妇需要吗?需要;我需要吗?我上了一天班累得不行,我也需要。这么说的话,“请把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就是鼓励人千万不要让座,因为你要一让座就说明你不需要,你把不需要的东西让给别人你人格卑下。其实这句话不是鼓励别人千万别让座,它核心要表达的意思是:“请把座位让给更需要的人”,这就说准了。
文章就在眼前,就在孩子的生活中,就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这才是写作核心的源泉。当一个人能够想到这儿的时候他就有说话的愿望了,他就要说了。
所以,写作根本之道不是在教方法,是在教孩子生命的觉解和对世界的判断。然后剩下的事,文通字顺则已。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有苏东坡的才华,那做不到。
伟大的教育都是自我完成的,写作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过程
人最根本的是自我的教育,伟大的教育都是自我完成的。在自我教育中你放弃了什么,树立了什么,改正了什么,这个教育就完成了。所以人在柔软的时候才是最伟大的教育,柔软里面才会诞生刚强
写作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的过程。比如,我常常跟我的学生们说,其实某种意义上,没有写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是口头上一说就完了吗?
现在很流行“我们要注重过程,不要看重结果”,什么过程靠谱?扎实的心灵过程才靠谱。那什么是扎实的心灵过程?扎实的心灵过程是一个男孩子为一个女孩子写了厚厚一沓的情书那才叫靠谱。说一说能说多少话,要把心沉下来。如果你真的给一个女孩写了几百封情书你不爱她也爱了。因为你进入她很深的部分了,你想放弃她都很难,这是沉甸甸的东西。
文字放在那里,是很扎实的。所以说,孩子如果从小养成了一个写作的习惯,养成了一个写作的意识多么重要,这个重要其实不是说高考分数有多么重要,一个孩子自然而然发展的很好的时候,分数自然而然会来。
所有的学法都是植根于活法,活法变了,学法自然就变了。改变活法就是改变学法,这个话不是说起来很飘渺,它是真实在发生作用的。
语文教育很重要就重要在这,一个语文老师很重要,就很重要在这,语文教育首先是促进了这个孩子不断的真实意义上的成长,让这个孩子有觉解,有判断,有认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才是一个老师要教给他的。
好老师就是要跟学生聊,把更博大更高远的东西告诉孩子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朝鲜人去法国旅行,看到法国海滩上躺了那么多人,这个朝鲜人就说,这个国家太可怜了,这么多人吃不上饭,躺在地上。
我们永远要知道我们有什么才会看见什么,我们心里没有的东西我们是看不见的,即便是近在咫尺我们也看不见,所以这些很内在的成长都跟语文有关。
一个语文老师每天要做什么,除了教认字,教比喻句、排比句,告诉孩子这是鲁迅先生,著名的文学家……更重要的他应该干什么?我觉得好老师就是跟学生聊,聊就是教育。把更博大更高远更雄奇的东西告诉孩子,用肉眼看不到的博大世界告诉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能只困于肉眼,一个优秀的人一定是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和很远的东西的。他不会受限于肉眼,肉眼能够看到的东西非常小。从这个意义上这就是语文的价值。
书读得再多,你不和他发生关系也没用
我们真的需要上那么多的课、做那么多题吗?一个老师如果只能通过不断增加课时来获取分数的话,基本上老师就很失败了。一个人并不是做的题越多,越强大,关键一个是好题,第二是人跟好题相遇之后发生了什么,这个事才重要。
所以哪用做那么多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见了这个题简单的看了看就过了,就跟旅行一样,天天就去不同的地方,看一眼就撤了。全世界都去过又怎么样,你即便踏遍全世界又能够怎样,无数次旅行也无法拯救平庸的你,道理就是这样,你必须要跟那道风景,跟那片白云发生关系。
很多时候家长问我,说孩子们看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变化。不是说你去看书就行了。比如说,我看见过黄晓明,那没用,改变不了我,我只能跟黄晓明结婚才能改变我。读书你得跟它结婚,你不跟它结婚不行。如果你跟王菲结婚了,你肯定会变化,你不会是原来的自己,你只是在长安街上见过她,那没用,你必须得跟她结婚。读书也是一样,你看的挺多,一本也不跟它结婚,看了也没用。我天天在商场里面见王菲,那王菲是王菲,我还是我,不会发生作用,我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分数只是老师能给孩子的一个很小的礼物,还要在分数背后为孩子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我们中国家长的基本观念是:二三线城市,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一线城市,孩子能够考上清华北大。好像孩子们这就行了,从此以后他们就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如王子公主般的幸福生活。在座的还有我的学生,考上四中就行了,我问大家你过上了王子公主般的幸福生活了吗?大家都摇头,我跟孩子们说你今天没有过上,你考上哈佛大学依然不会过上。
优秀就是把你放在砧板里面不断的锤打,你优秀就不能害怕锤炼,你就不能害怕放在火与水里面经受考验。所以孩子不是说考上清华北大了以后,好像我们的责任已尽,对他来说人生更艰巨的赋予挑战的多选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要为孩子谋分数,还要在分数背后给孩子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这才是老师和家长更大的事业。
一个好老师给了孩子不错的分数,其实只是送给他一个很小的礼物,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通过考试考出来的。除了考试以外,人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巨大的挑战,不是只有高考这一件事。
 
本文整理自连中国《语文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