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义务教育>>义务教研科 >>正文内容

义务教研科

师德是为师之本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的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立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学高为师,生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教师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最前沿,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拥有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素质,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现阶段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1. 师德与教师素质构成

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跨入新世纪。广大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要求更高了;三是面对势力不可挡的信息化潮流,每位教师必须冷静应对。

高素质的教师素质的构成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有一个正确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的观念和信念,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

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过去更高、更宽。它包括: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知识,这是好教师的必要条件。条件性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学习评价的知识等。它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理论性支持作用。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化。它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实践指导作用。文化知识:指特定学科知识以外的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是好教师的重要标志,队教师以最佳效果传授本体性知识起辅助作用。

高素质的教师必须掌握专业技术。专业技术包括:教学的观察诊断、教学监控、教育科研、沟通合作、多媒体技术运用、心灵咨询指导、社会实践指导、班级管理、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理,实践反思等。

2.  师德与教师观念的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的先导和教育观念的导向,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教育实践。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当好经师,更要做教育家。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这既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现代教育观念包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正确的人才观主要有:坚信人才多样化,行行能出状元;坚信人人都有才;人才有差异;坚信人人能成才,成才的路千万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个人成才和社会需求统一起来等。

科学的教育教学观主要包括:确立大教育观念;学校以教学为本,教师以育人为本;转变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                  

,尊重选择,自助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素质全面也不是统一规范;承认差异,鼓励成功,允许后进;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失败是学生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注意体验过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管理者,更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终生学习是教师不断进步

的阶梯;在造就学生成才的同时成就自我,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要求;要当教育家,不做教书匠;教师应成为社区活动的组织者,推动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互动等。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它包括:进行发展性评价,为明天培养人才;进行鼓励性评价;评价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应从多个角度看学生,用多把尺子量学生,鼓励更多的成功者;进行师生双向评价,被评价主体应有知情权和隐私权;正确认识升学率;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行为等。

3.  师德与教师人格特征

一位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影响具有随时性、时效性、力度大等特点。教师的教育行为时潜移默化的。从某些方面来讲,教师的高尚人格健康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更深远。

教师具有的良好人格是:对人生有透彻圆熟的了解;对学生严格而不苛求,温和而不随便;思想开朗,不以个人好恶影响学生的看法;常识广博,促使学生心悦诚服;有民主性,不滥用职权;和学生打成一片;言出必行,一行一致;随时留心学生的反映,具有自我修正能力;讲话保持有异译轻松,多鼓励而少训斥;能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讲课条理清晰,善用实例;不装腔作势,不自以为是;经常协助学生解决困难;对每个学生表示关怀和体贴;处事公平而无偏私。除此之外,要有良好的仪态,内心高雅,品质高尚。仪容端正,典雅,举止文明优雅,态度和蔼可亲,能深深吸引学生。

4.  师德与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要维护好自身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较快调节好心理,随时自己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需要参加必要的心理咨询、辅导或心理治疗。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注重饮食习惯,要保持健康合理营养的饮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工作之余注重锻炼身体。在人际交往中,不论是和学生、同事,还是家人、朋友,都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自己情绪出现异常时,可通过转移、宣泄等方法及时调节。

增进教师身心健康的措施。教师首先要热爱生活,具有积极进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乐观对待生活和工作。遇到困难挫折时,不悲观失望,积极主。动想办法克服解决。热爱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更新建议观念,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教育技能水平。积极锻炼身体,磨练个人意志,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做好自己的心理医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有效情感。

5. 加强师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教育机关和各级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领导、党组织及教师党员要率先垂范,自觉起模范带头作用,投入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工作中去。要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队违反道德规范的教师要严肃处理。搞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检查评估。积极鼓励学生、家长、社会进行监督评议,学校和教师认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工作。

2016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