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学科资源>>学科动态 >>正文内容

学科动态

高中教育植入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

 要:面对当前就业压力,更好的在市场检验中脱颖而出,不仅取决于机遇,更取决于自身专业实力和自身能力,如果自身能力无法与专业很好匹配,必将面临市场淘汰的风险。为了更好的抵御市场的风险,更好的把握市场机遇,避免未来职业发展的弯路,应引导高中生应合理定位自己,科学选择适合专业,提升自身未来就业能力。个人职业生涯管理是培养高中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引导高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为此在高中开展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个人职业生涯管理;高中生;完善措施

2013年被许多媒体称为“2013,史上最难就业年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15的国务院会议上提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1教育部、人社部也明确提出应对措施,以保障学生顺利就业。

 2001—2013年高校毕业人数(根据历年媒体公布数据整理)

一、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对高中生的重要性

个人职业生涯管理也称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即在组织环境下,由自己主动实施的、用于提升个人竞争力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根据自身条件,拟定一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作为高中生恰恰处于最初的选择,对于他们不仅仅要报专业、报学校,更是应了解自己,从自身情况着手,科学选择专业,筹划适合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二、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在高中普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具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专业机构---麦可思公司,对2011年毕业生调查发现有14.0%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有10.4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自愿低就业,而另有3.6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非自愿低就业。

就业的2011届大学生毕业低就业群体比例

麦可思将低就业群体定义为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半职工作,并且在本地区月收入处于最低的25%的毕业生。这一群体包括自愿低就业和非自愿低就业两种类型。其中造成非自愿低就业的原因是求职时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而其他原因造成自愿低就业。2

同时麦可思公司在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吻合调查中,有58%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其中有37%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有22%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原因分布

从这些数据看,大学生一方面面对居高不下的就业大军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面对自身职业期待与实际职业等待不符的尴尬处境。虽然这种现象有许多原因促成,但是学生对自身和职业合理定位的缺乏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有22%的人认为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说明在最初选择专业时就缺乏基本的了解,没有将自身情况与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匹配,存在盲目跟风和职业定位模糊之嫌,也难免造成了高考热门专业但就业冷门的现象,而且在学习期间也缺乏对职业做进一步了解和合理定位。虽然此时,对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再谈最初专业选择已经太晚,他们只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去补充和完善,但是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却显及时。对于高中生了解自己,熟悉职业,合理定位,做一个关键选择至关重要,而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刚好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避免前述中那些职业期待与实际职业不符的尴尬。

但是如今,许多中学并未开设相应课程,也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或职业辅导,导致一些学生无法科学的判断自己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无法将所报专业与未来职业相联系,缺乏对所报专业以及未来所从事职业或职业要求的了解,凭借对高校以及专业的主观理解而盲目地填报志愿,甚至有些学生认为选择当前热门专业,大学毕业后就能获得高薪,而全然不顾自身的情况。

为此,为了较好的阻止此类现象的发生,避免盲目的选择专业,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应尽快普及个人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提早考虑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合理评价和认识自己。

三、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管理的具体措施

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方法主要是借助学校教育方面的各种有利条件来实施。学校教育有着明确目标、完整系统、优良条件的优势,并拥有专业的教师和专职教育管理人员,因此可以通过学校来组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通过教师来辅导学生完成职业规划。

1、安排《职业生涯管理》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建立科学职业观

通过《职业生涯管理》相关课程的安排,其目的是:第一,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并以此初步尝试和思考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职业信心,促使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和发展道路,更主动积极实现各种目标;第三,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未来,更加理性和全面的思考问题,建立战略思维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职业生涯管理可使学生为了自身将来更加关注社会,了解各行职业信息,体会竞争的压力,增进对家人和老师等人群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2、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和人才招聘会,理性面对未来的职业竞争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职业的内涵,了解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学生更清晰的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同时,学校可通过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职业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向社会提供素质更高且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后备力量,这些正是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

学校也可以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招聘市场,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真正市场竞争之中,通过真实人才竞争的了解,使学生加深对各种职业的了解,对树立务实的思想;学校还可以收集各种职业信息,了解就业动态,确保职业生涯管理教育与时俱进,不与时代脱节。

3、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主,借鉴职校理念开设辅修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身

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更好的与自己的职业生涯结合,避免麦可思调查出现的“22%的人认为自己的职业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的现象,学校应开设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主的辅修课程,在辅修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职业教育内容,重视劳动技术训练和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就已提出在中学阶段开设职业选修课,而且同一样课程还按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级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鼓励不同的学生选择各不相同的课程组合,以满足未来升学和就业的需要。

我们应配备专职教师或聘请相关职业领域的专家担任教师,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相关职业知识。教材方面,可以选用符合教学实际的,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教材。课程内容围绕职业要求、社交礼仪、职业辅导、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与正规课程不一样的领域,例如,会计、烹饪、汽修、动漫、模型设计等课程。通过教学,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认知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设计自己所授教育的计划,确定自己的职业期望。

4、引导学生成立各种社团活动,开发潜能,展现自我

在课余活动中,学校应倡导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基础,开设各种社团机构,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开发潜能,不断优化和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例如,建立校园广播站,可云集很多喜欢传媒的学生,通过这个舞台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到行业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建立校园跳蚤市场使学生在交易的过程中学会理财、营销和沟通等能力,使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适合的领域,优化了自我,建立了自强自立的良好人格;组织各种科技比赛,可以凝结许多善于动手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为为了从事研究型创新人才做好准备。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成为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的实验场,使每个学生在职业生涯目标的准备与实现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加理性的判断自己的未来职业定位打下坚实基础。

5、组织老师学习职业生涯管理,努力将所授知识与职业需求有机结合

学校应组织学校老师学习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知识和理念,使老师主动的将职业指导渗透到自身所授课程的教学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阐明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指出知识运用的规则和方法,从而使学生不断积累相关的职业知识。教师可以将与所授学科相关的职业类别、现状、前景等情况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特长选择职业理想。例如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职业有记者、作家、文秘等;与数学学科相关的有会计、出纳、审计员等;与英语学科相关的有翻译、导游、金融从业人员等。通过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相关的职业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恰当的职业理想。

6、邀请不同行业的社会人员来校做专题报告,提高学生职业认知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邀请从事不同行业的专家、学生家长以及毕业校友,不定期来学校做专题报告,介绍不同职业的特点、需求、困难等;让学生能够近距离体会各行业从业的特点;也通过毕业校友的经历和现状,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价值观念,起到良好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各类新型产业层出不穷。产业结构的改变加剧了竞争的残酷性,人们必须随时应付职业变换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在了解社会产业现状与前景的基础上,形成恰当的职业理想,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注释: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516/c1053-21499509.html,2013-5-16

麦可思.2012麦可思大学生就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6

参考文献:

[1]许援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初探[J].职业圈, 2007,(19)

[2]王建英.中等职业学校应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04)

[3]张雪梅.浅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4]郝红梅.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教育探讨[J].文教资料,2011,(07)

[5]郭艳娇.职业生涯考虑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辽宁大学,2011

[6]王琴.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

(文:赵军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