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师生风采>>学生佳作 >>正文内容

学生佳作

两棵树

作者:西藏民族学院附中高三文(1             指导:张自力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那一日读起《致橡树》,便有幅温馨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五年前的冬天,我第一次见到那对老夫妇。那时刚放学,我和朋友走在小区回家的路上。小区里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草坪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海棠花也只剩下枯枝在风中摇曳。那唯一一棵旱柳在雪松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单薄,面对凛冽的寒风,它不得不低下头,从近旁的雪松那里获取庇护。
又一阵风来,我们缩了缩脖子,紧了紧衣襟。从耳边吹过的风中,传来“叮当,叮当”的几声。将脖子从围巾中伸出,我抬起头来,看见不远处有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妇,戴着枣红色的毛线帽,棕色的围巾服帖地包裹着她的颈窝。她正拄着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地向前挪着,在她后面大概十步的地方,有另一位老人,同样戴着毛线帽,围着围巾,却没有拐杖,正不紧不慢地跟着那位老妇,眼睛从未从她的背影上离开过。在经过他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眼神,虽不是满溢的快乐,但却是平静的幸福。想必他就是老妇的丈夫吧。
下午风小了些,太阳也露出了笑脸,我独自走在花园的小路上,享受着冬阳的温暖。远远地看见那棵旱柳,柔软的枝条不再四处舞动,在身旁雪松的陪伴下它显得平静了许多。走近那两棵树,我看见了中午偶遇的那对夫妇正坐在柳树下那张晒得到太阳的木椅上。老爷爷一手握着老妇的拐杖,另一手拿着收音机听戏,老妇则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享受着冬日午后的阳光,一副满足的样子。我不愿去打破这一份美好,便绕过落在地上的柳树的枯叶,尽可能轻地走出那条小路。
听周围的长辈讲,那位老妇前些年脚上生了病,一下地走路便疼得直咧嘴。为了不受疼痛的折磨,她索性整日在床上躺着,极少下床,更不愿出门了。而老伴却不同意她这样做,整日地劝她,开导她,鼓励他。可老妇即便是当时答应了他下床活动活动,但转瞬间又后悔了,她实在不愿像踩着刀子一样地走在地上。为了让她多活动,老爷爷买了轮椅,拐杖,请人做了软软的鞋子,并纳了好几双厚厚的鞋垫。
在那之后,老爷爷每天早上便让老妇穿好鞋子坐在轮椅上,他再将轮椅推出,走在小区里。在僻静的地方,他便拉着老妇颤颤巍巍地站起,坚持站一会儿再坐下,然后再站起……重复了这样几个月之后,他开始拉着老妇慢慢地轻轻地走了起来。老妇疼得眼里起了泪花,嘴里也不停地嘟囔着。老爷爷听了,一句反驳、理论的话也不说,只是偶尔抬头,向她浅浅地一笑。久而久之,老妇开始配合老爷爷的“训练”。当再从他们身边经过时,我听到老妇的抱怨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老爷爷为了让老妇走路时不觉得枯燥而特意在拐杖上系的铃铛发出的阵阵响声。
今年春天,当我骑着车又一次走过花园时,我看到旱柳抽了芽儿,正满心欢喜地向曾给予它庇护的雪松招手,雪松还是一如既往地黛绿,挺拔。在树下的阳光里,老妇正坐在轮椅上与站在一旁的老爷爷听着收音机里的节目,老爷爷不时俯下身来在老妇的耳畔低语。我静静地看着,竟在痴想:他说的可是“我如果爱你——”
一阵风吹过,伴着清脆的铃铛声,我继续向回家的方向骑去。心里却在默默地念着: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窗外此时也已变得分为明亮,映出东方朝阳的红光。

20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