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庆,1982年1月,男,山东临沂人,中共党员,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到西藏民族大学组织部(人事处)工作,专业技术业务挂靠管理学院,于2013年至2015年在吉林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现任西藏民族大学2011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秘书,副教授,博士。
一、思想政治方面
近年来,张传庆同志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能始终坚持学习党的大政方针,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和素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能做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尤其2015年4月到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后,以科研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为导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工作中,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四讲四爱”,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与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时刻保持高度一致。该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上能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完成每一阶段工作的目标任务。
二、管理工作方面
张传庆同志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服务观念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勤奋上进。工作中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发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能够积极主动学习教育部、财政部相关工作文件和制度规定,借鉴其他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做法,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协同创新中心为己任,参与中心制度起草和汇编工作,健全协同创新机制,为全校师生搭建科研服务平台,认真做好学术服务工作,配合中心领导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工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保持对师生的赤子之心,充分利用西藏民族大学科研优势,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发挥智库作用,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两年来,组织与开展2011中心招标课题和委托课题共50余项,报送《成果要报》《咨询报告》《调研报告》等咨政类成果60余篇,参与组织首届“藏秦喜马拉雅”论坛,编辑待出版专著5部,组织吴英杰书记提出的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十三对关系”的解读与阐释工作,中心成果在全国和自治区均产生了积极反响,国家领导人和自治区领导均有重要批示,充分发挥了西藏民族大学服务西藏的咨政与智力支持效应。该同志还积极发挥共产党员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精神,积极探索2011中心培养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的创新工作,不断创新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培养思路。
坚持“党员教育”和“科研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思路,张传庆同志还积极参与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党支部的成立与发展工作,整合西藏民族大学2011中心、南亚研究所、西藏旅游研究所、哲学社科基地等科研机构组建党支部,开创了西藏民族大学党支部进科研机构的成功先例,注重开展科研工作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不放松党章与习近平系列讲话的学习,并将中共中央、自治区党委的最新政策方针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服务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三、教学科研方面
作为一名教学科研工作者党员,张传庆同志不断增强为西藏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奉献的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主动承担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任务,最近几年均超额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能紧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要求,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探索民大教学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并主持国家民委教改项目《西藏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探讨建立健全多层次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西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顺利推进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张传庆同志能够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创造性的开展科研工作,展现了较强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应用性成果,近几年完成专著1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已完成课题调研工作,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与服务教学,以科研促教学,发挥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优势。
张传庆同志以自己的实际工作行为,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坚守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诠释着教师的内涵,用默默奉献的精神书写着一个教学工作者党员的平凡,为西藏民族大学的内涵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的实现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